二、 品读课文,感受黄山奇石的奇和趣。 1.请大家打开课本到第46页,(出示阅读要求) 阅读要求:自由朗读课文第2—5自然段,选择自己喜欢的奇石读读,同桌交流,说说你最喜欢的奇石有趣在哪里? 2. 大家学习的可真认真啊!谁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。 交流一:仙桃石 (1)指名读交流:仙桃石有趣在哪里?(出示第二段) 第一,从形状看: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(板书形状) 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,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,所以称它为“仙桃”,这就更神奇了。 第二,从它的位置看:落在山顶的石盘上。(板书位置) 师总结:用动词一“飞”一“落”把那石头写活了,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,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,真是妙不可言。 (2)怎么样才能让没见过“仙桃石”的人感受到神奇、有趣呢?读出仙桃石的奇特和有趣。 指名读,评读(你的声音可真动听)。 (3)齐读。听了大家的朗读,老师仿佛看到了一颗大仙桃,等着我们去品尝呢。 还有哪块石头特别有趣,你们特别喜欢的?让我们继续分享 交流二:“猴子观海” (出示段落)猴子观海有趣在哪里?你能从它的形状和位置来说说吗? (1)这只猴子在哪里? 理解“陡峭”的意思。陡峭:倾斜度很大,几乎垂直。反义词:平坦。出示陡峭山峰的图片。 (2)这只猴子什么样?它两只胳膊抱着腿,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,望着翻滚的云海。 用笔画出句中的动词。大家一起来做做“猴子观海”的样子。(老师发现有只小猴子做得特别像,关注这个“望”)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两只胳膊抱着腿,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,欣赏翻滚的云海的石猴,真是活灵活现,大家把掌声送给他。老师想问问这位同学:你蹲在山头上看到了什么?想些什么? a、黄山风景真美啊!(嗯,老师听了你的回答,都想去看看这如同仙境般秀丽神奇的景色了) b、黄山的云海真是千变万化啊!(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:翻滚的云海。回顾“黄山四绝”细究“翻滚的云海”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。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,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,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,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,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,上下翻滚。 c、我觉得一只猴蹲在那有点孤单,要是有人和我一起看风景就更好了。是啊,他真想让小朋友一起和它看看这美丽的风景。) (3)想象刚刚的画面,背一背。 交流三:“仙人指路” 为什么说“仙人指路”更有趣呢?你能从它的位置和形状上说一说吗?(出示段落) 一齐朗读课文,后做出动作。 交流四:“金鸡叫天都” 你是从哪里发现她的奇妙之处呢? (1)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? 每当太阳升起,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,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。 (2)这只雄鸡在做什么:它伸着脖子,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。(出示天都峰的图片,简单介绍天都峰) (3)这就是著名的“金鸡叫天都”了。 谁能把读出这块石头的有趣来?指名读,齐读。 欣赏完这四块石头,有哪位小朋友发现了描写方式的相同和不同? 一、相同:都用了比喻句,把石头比作各种各样的动物或者仙人。这样能使文章更形象和生动。(出示比喻)二、不同:每次描写的顺序不一样,有的先说名称,有的先描写形状,有的先介绍位置。这样的好处是能使文章变得丰富多样,不单调。 2、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,如:——(引读最后一段)老师给大家又带来了这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,大家一起来先给他们取个好听有趣的名字吧!出示其他奇石的图片,让学生给图片取名字。 5、同学们,根据我们刚刚学习的这四块奇石的描写方法,并用上“好像”或“真像”这样的词语,像课文中那样也来说一说其中一块奇石呢?分小小组练说。 6、教师总结:同学们,黄山中外闻名,景色秀丽,奇石众多,形状有趣。百闻不如一见,让我们有机会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登上黄山,亲自去领略一下这神奇的美景吧。 | 根据对描写奇石的动作描写,体会奇石的有趣。 通过对海力布语言的改写,让学生对比,思考语言的艺术,讲故事要注意一波三折 感受仙桃石的样子及奇石中名字里加入了“想象”。 通过“联系生活经验,图文对照”等方法,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,再与后面的“翻滚的云海”等词语建立关联,帮助学生理解“陡峭”一词。 在朗读中想象,在想象中朗读。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想象画面,感受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,再通过“梳理句序,情境介绍”等方式,为学生的背诵积累搭建学习支架。 明白黄山奇石的各种名字的由来。 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,锻炼表达能力。及对奇石的了解、感受。 鼓励学生学有所用,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。 通过表达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及表达能力,同时感受黄山之美,体会出黄山“奇”之所在。 |